1、 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新鲜的有机农家肥经充分腐熟后方可施用。增施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减少化肥用量,减轻盐害。
2、推广平衡施肥
有机肥、氮磷钾和微量元素肥料要配合施用。适当降低氮磷肥用量,补充钾肥,配施硼、锌、钼等微量元素。
3、选择适宜的化肥品种
最好使用副成分少的化肥,不要过量施用铵态氮肥和硝酸铵肥料,提倡用低氮高浓度复合肥。
4、施肥做到适量勤施
化肥一次用量不宜过多,碳铵小于25公斤/亩,硫酸铵小于15公斤/亩,尿素小于10公斤/亩,过磷酸钙小于25公斤/亩。追肥时应少施勤施。
5、提倡化肥深施或沟施覆土
这样可以保肥、减少挥发损失、减轻直接伤苗,不可撒施化肥,穴施要距作物根茎10厘米以上。要深施盖土,施后浇水。
6、发生肥害,及时浇水稀释
叶面可喷复合微生物肥料500倍液,效果较好。
所谓缓释/控释肥料是指这样一类肥料,其中的肥料养分释放速率缓慢,释放期较长,在作物的整个生长期中以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或者指可以根据作物生长需求的多少进行释放,当作物处于旺盛生长期时,就快速释放养分,当作物处于生长停滞期,就少释放或不释放。
目前,人们常将这类肥料区分为控释肥料和缓释肥料。控释肥料是以颗粒肥料(单质或复合肥)为核心,表面涂覆一层低水溶性的无机物质或有机聚合物,或者应用化学方法将肥料均匀地融入分解在聚合物中,形成多孔网络体系,并根据聚合物的降解情奖品而促进或延缓养分的释放,使养分的供应能力与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肥要求相一致协调的一种新型肥料,其中包膜控释肥料量最大的一类。缓释肥料是指肥料施入土壤后转变为植物有效态养分的释放速率远远小于速溶肥料,在土壤中能缓慢放出其养分,它对作物具有缓效性或长效性,它只能延缓肥料的释放速度,达不到完全控释的目的。
缓释肥料的高级形式为控释肥料,它使肥料释放养分的速度与作物需要养分的量一致,使肥料利用率达到最高。有专家认为,从广义上来说,控释肥料包括了缓释肥料。但笔者正好有相反的观点,控释肥料仅仅是缓释肥料的一种形式,因此缓释肥料包含了控释肥料。目前是否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控释肥料,学术办尚有争议。一般认为,真正广义上的控释肥料是指能依据作物营养阶段性、连续性等营养特性,利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手段调节和控释氮、磷、钾及必要的微量元素等养分供应强度与容量,能达到供肥缓急相济效果的长效、高效的植物营养复合体。可见,要做到真正的控释,受上述条件的限制,基本上可能性不大或者说非常困难。所以,笔者更倾向于将一般所说的控释肥料归类为缓释肥料,从而将这一类肥料都叫做缓释肥料。
自上世纪90年代后,我国三北地区农业种植中对磷酸二铵的施用效果都很认可,随着国产磷铵产量的快速增长,大量磷肥的施用,从1981年至2000年,我国粮田土壤磷素以11%的速度增长,土壤全磷、有效磷平均提高0.21克/公斤和5.7毫克/公斤。缺磷土壤面积已经从80年代的67%减少到50%以下,富磷土壤面积从7%增加到15%。通过多年来施用磷肥,我国北方农业区土壤中速效磷水平已经普遍上升,尤其是高产农田和蔬菜等经济作物种植地,表层20厘米土壤速效磷的水平很高。这就说明三北地区在维持作物产出的情况下,保留在土壤中的速效磷已经有所积累,造成连年施磷铵效果不如初效的现象,这种现象又错误导向出施肥量不断地提高,施用方法不适宜地扩大,例如有的用量达50公斤,有的将磷酸二铵作追肥和冲施肥等。
今天要求合理施用磷酸二铵要根据磷酸二铵的自身特性,根据土壤中速效磷含量的变化及时调整施肥用量和施用方法。按照平衡施肥的原则,充分发挥磷铵的增产作用。磷肥施用的技术要在此基础上,作出相应调整。 磷酸二铵是一种低氮高磷的二元高浓度复合肥